-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南方科技大学携52个招生名额入川 报名截至时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作为一所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重任的高校, 南方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南科大”)自成立以来便备受社会关注,它不仅肩负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作为一所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重任的高校,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自成立以来便备受社会关注,它不仅肩负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同时还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日,记者从南科大获悉,学校今年在四川省计划招收52人,招生对象为高中理科毕业生,均通过“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4月30日。报名网址:
专业设置
南科大四川招录概况
南方科技大学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又称“631”模式)开展本科招生,即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6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试占25%、面试占5%),高中学业成绩占10%(3%为综合素质评价、7%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2020年南方科技大学四川高考录取平均分656分,平均分位次全省理科3486名。2021年计划在四川省招录55名理科考生。
招生方式
南方科技大学简介
学科建设
南科大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及特色人文社会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
学校已建成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拥有33个本科招生专业。2018年,南科大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和材料化工1个专业学位类别。2020年3月,获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目前,学校可招收独立培养研究生、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培博士生、 境外联培博士生和双学位研究生。
人才培养
截至目前,南科大在校本科生4374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186人,师生比保持在1:4.6。
南科大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是以学分制、导师制和书院制为基础,依托“631”招生体系、课程体系、科研体系、创新实训体系、“2+2”通识-专业融合式培养体系、国际化三学期体系(“六体系”),实施个性化、精英化和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根据兴趣特长自选专业
南科大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和通识专业融合的“2+2”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暂不分专业,主要修读通识课程,强化学科基础和人文知识素养,入学一年或两年后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在导师、专业教师指导下自选专业。
实行全员书院制教育
南科大本科生采用书院制管理,目前共设立致仁、树仁、致诚、树德、致新、树礼六个书院。书院是学校全面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丰富的兴趣活动,营造密切互动的师生社区。各书院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和非正式的教育课程、辅导咨询、兴趣社团。新入学的学生可根据各书院的特点,选择加入一个书院。书院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全职教授作其导师,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咨询和指导。明确专业后,学生可选择一名专业导师,获得专业学习、研究等方面的指引。
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
南科大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本科生在科研中找到自己未来希望进入的领域,并进行探索与尝试,形成自己阶段性学习成果,完成与下一阶段学习或职业发展的接续。近年来,南科大本科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国际化培养
南科大国际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世界公民和领袖人才,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思维,了解国际规范,自如运用中英文,具备跨国文化理解能力,在文化比较中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成为全球社会的合格公民,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
①国际化、优秀的师资力量(90%海归、30%外籍)全国领先;
②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和方式:英文原版教材,强化英文能力(语言中心,英文教学);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bnlkjdxxb.cn/zonghexinwen/2021/0414/584.html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