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09/07]
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全长1887.3m,为沪昆高铁长沙南枢纽的重要控制工程。为了避免施工期间对运营高速铁路造成影响,主跨结构设计采用(32+80+112)m的非对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全长1887.3m,为沪昆高铁长沙南枢纽的重要控制工程。为了避免施工期间对运营高速铁路造成影响,主跨结构设计采用(32+80+112)m的非对称槽形梁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京广高铁。转体梁段长196m,重量t,转体角度为21°,桥塔总高73.925m。
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
该桥综合了目前斜拉桥建造中所运用的多项施工技术,结构新颖,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针对桥梁特点,首创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采取独特的塔梁墩固结结构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造,降低了转体重量、减小了桥梁规模;首创边箱式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技术,减小了缆索更换对于安全性的影响;形成了斜拉桥转体施工成套技术,完成主梁转体后直接上墩;运用哈弗式磁通量铁路成品索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
该工程是全国首例高铁跨高铁大跨径独塔非对称双索面转体斜拉桥。在铁路建设领域,该桥创下了六个“第一”:高铁跨高铁桥跨度第一、转体总重量第一、转体梁长度第一、独塔非对称斜拉索在高铁第一次应用、边箱式槽形梁在高铁第一次应用、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在高铁第一次应用。
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竣工,工程投资1.12亿元。
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针对邻近高铁施工干扰、跨线施工作业坠物等安全风险,工程首创了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通过压缩桥宽、缩短小角度斜交桥跨径、降低转体重量、减小桥梁规模、加强施工监控与防护等途径,解决了施工抗风险能力的综合技术难题,取得了成套建造技术成果。
2.工程在设计构造上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①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设计,增加塔墩横向和纵向刚度,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从而使主跨长度缩短了10%,减少了转体重量;②采用边箱式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设计,有效解决了跨运营高铁线路施工中的防电问题、规避了运营后线路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异物坠落的风险,并降低了建筑高度有利于枢纽区线路疏解。
3.基于斜拉桥转体施工的特点,工程在施工技术上进行了系列研究:①主梁采用转体后直接上墩随即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的方案,取消了传统工艺中转体后合龙段现浇施工的环节,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缩短了施工周期;②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解决了邻近既有高铁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的高风险技术难题。
4.拉索索力监测技术创新。斜拉索是该桥的关键承力构件,该项目研发了针对铁路成品索的哈弗式磁通量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既有桥梁拉索运营期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为桥梁安全运营和科学管养提供了支撑。
5.该工程结构设计新颖,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施工的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桥梁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社会、经济效应显著。相关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转体球铰施工图
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
主桥转体后直接上墩全景图
三、获奖情况
1.“CCT磁通量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获得2010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二等奖。
3.2016年度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4.2017年度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第十三届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奖。
5.2016~2017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优质工程奖。
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全长1887.3m,为沪昆高铁长沙南枢纽的重要控制工程。为了避免施工期间对运营高速铁路造成影响,主跨结构设计采用(32+80+112)m的非对称槽形梁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京广高铁。转体梁段长196m,重量t,转体角度为21°,桥塔总高73.925m。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该桥综合了目前斜拉桥建造中所运用的多项施工技术,结构新颖,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针对桥梁特点,首创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采取独特的塔梁墩固结结构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造,降低了转体重量、减小了桥梁规模;首创边箱式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技术,减小了缆索更换对于安全性的影响;形成了斜拉桥转体施工成套技术,完成主梁转体后直接上墩;运用哈弗式磁通量铁路成品索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该工程是全国首例高铁跨高铁大跨径独塔非对称双索面转体斜拉桥。在铁路建设领域,该桥创下了六个“第一”:高铁跨高铁桥跨度第一、转体总重量第一、转体梁长度第一、独塔非对称斜拉索在高铁第一次应用、边箱式槽形梁在高铁第一次应用、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在高铁第一次应用。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竣工,工程投资1.12亿元。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1.针对邻近高铁施工干扰、跨线施工作业坠物等安全风险,工程首创了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通过压缩桥宽、缩短小角度斜交桥跨径、降低转体重量、减小桥梁规模、加强施工监控与防护等途径,解决了施工抗风险能力的综合技术难题,取得了成套建造技术成果。2.工程在设计构造上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①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设计,增加塔墩横向和纵向刚度,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从而使主跨长度缩短了10%,减少了转体重量;②采用边箱式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设计,有效解决了跨运营高铁线路施工中的防电问题、规避了运营后线路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异物坠落的风险,并降低了建筑高度有利于枢纽区线路疏解。3.基于斜拉桥转体施工的特点,工程在施工技术上进行了系列研究:①主梁采用转体后直接上墩随即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的方案,取消了传统工艺中转体后合龙段现浇施工的环节,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缩短了施工周期;②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解决了邻近既有高铁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的高风险技术难题。4.拉索索力监测技术创新。斜拉索是该桥的关键承力构件,该项目研发了针对铁路成品索的哈弗式磁通量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既有桥梁拉索运营期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为桥梁安全运营和科学管养提供了支撑。5.该工程结构设计新颖,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施工的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桥梁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社会、经济效应显著。相关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转体球铰施工图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主桥转体后直接上墩全景图三、获奖情况1.“CCT磁通量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获得2010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二等奖。3.2016年度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4.2017年度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第十三届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奖。5.2016~2017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优质工程奖。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bnlkjdxxb.cn/qikandaodu/2020/1227/477.html
上一篇:我国首例Ⅳ级围岩地质隧道铣挖施工成功
下一篇:西北国道绿色公路应用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