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位拥有奉献情怀的农民企业家 ——记河南梦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巩义市的河洛镇、康店镇属于黄河滩区的一部分,拥有黄河滩地近10万亩。近年来,在中央、河南省等相关部门对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有效治理和合理利用等政策的指导下,在

编者按:巩义市的河洛镇、康店镇属于黄河滩区的一部分,拥有黄河滩地近10万亩。近年来,在中央、河南省等相关部门对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有效治理和合理利用等政策的指导下,在巩义市有关部门结合河洛镇与康店镇滩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小麦、蔬菜、花生、果树等为主要种植品种的具体方案,目前效果良好,还产生了众多流转土地承包经营的农业企业。而在这众多农企中,康治亮就以自己多年来敢干、愿帮、舍得、无悔的实践品质和行动,成为巩义市黄河滩地农业企业家的典范,为巩义市黄河滩地农业种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巩义市河洛镇位于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拥有大量黄河滩地。相传,我国上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在此依邙山之高、观河洛水势,绘成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八卦图,创造了河图洛书,使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中心,受到世人的敬仰。

康治亮,一位年近七旬的人,生在河洛镇,常年受河洛文化的浸润,智慧而练达,积累了一身财富后反哺农业,立志把黄河滩区做成高效农业。

“人生的意义不在地位多高,也不在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做了多少有利于社会的事。一个人一生获得的财富与他放弃多少成正比。”写在白板上的这段话,是记者进入康治亮略显简陋的办公室的第一印象。问他,这是谁写的,字体如此清秀,康治亮明显兴奋起来,豪气地答道:“是我写的,我曾做过教师。”在记者看来,一个相貌平平,走在大街上基本不会产生回头率的中年男人,却是一个拥有上亿元资产的企业家已很是出乎意料,还有一手好板书,实在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对康治亮的采访,其对农业的执着与付出更是令人敬佩。

转行:从生产净水材料到黄河滩种地

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康沟村的巩义市宇清材料有限公司,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最大的专业生产无机净水材料的股份制有限公司,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河南设立的首家絮凝剂产、学、研基地,以生产净水材料为主,至今净利润达1亿多元。康治亮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其“治亮”牌净水材料屡获全国大奖,在业界影响广泛。

而谈到康治亮为什么转行干农业、怎么有实力陆续流转6000多亩黄河滩地,就绕不开他干了30多年的净水材料生意。用他的话说,“没有之前几十年的原始积累,干农业只是空谈”。

2014年年初,在河洛镇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动员下,康治亮开始了解农业、接触农业,并于2014年4月成立了河南梦飞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共流转滩地6500亩,涉及河洛镇康沟村、石关村和寺湾村。

康治亮(中)站在一片白菜地里,向记者(左)介绍种植情况

从此,康治亮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投入农业。“我已爱上农业”成了他在与别人交谈时的口头禅。

目前,康治亮的黄河滩地已建成供港蔬菜基地2400亩,小麦、花生高产轮种2000亩,苗圃景观园600亩,特色水稻500亩,有机红薯500亩,渔乐园200亩。

显然,康治亮的初次转型是顺利的,只是这顺利的背后,还有许多考验在等着他。

投资:基础建设和种植探索并进

搞农业不容易,需要有精力和财力,在黄河滩地搞农业更不容易,除精力和财力外,还要有毅力和耐力。这一点,康治亮感受最为深刻。

“我最初流转的黄河滩地,实际上就是一大片荒滩,所有的沟渠、变电站、水井、水泵、地管线,一半以上的道路等,全部是我投入的真金白银,再加上自己之前并没有真正从事过农业,对于种什么、怎么培育、如何管理等问题,都不甚了解。”康治亮对记者说,面对这样的条件,他没有一点担心,坚信能做好。

然而,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短短两年,投入2000多万元,不见回本,只见投入;自己种植或是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合作试种的农作物相继宣告失败;别人承包他的土地因种植不善亏损无力还贷跑了,结果银行找到康治亮要求他承担责任……无止境的投入和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着实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康治亮产生了怀疑,接着开始动摇:搞农业到底行不行?

这个问题,不仅在康治亮的心里产生了,在众多的康治亮的心里也普遍存在着。

幸运的是,康治亮坚持了下来,并在把土地转包给有经验、有技术的种植户的基础上,实现了盈利。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康治亮的眼界和胸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bnlkjdxxb.cn/qikandaodu/2020/1103/449.html



上一篇:农林复合系统综合效益及评价
下一篇: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研究<sup>*</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投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